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人身保险新型
第二部分 保险金额
各保监办,各寿险公司: 为加强对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的监管,规范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工作,我会制定了《个人分红保险精算规定》、《个人投资连结保险精算规定》、《个人万能保险精算规定》(以下统称为《规定》),自2003年7月1日起执行。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保险合同在《规定》执行前已经生效的,仍按原保险合同内容执行。 特此通知 附:《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
——保户保单红利调整
个人分红保险精算规定 第一部分适用范围 一、本规定适用于个人分红保险。 二、分红保险可以采取终身寿险、两全保险或年金保险的形式。保险公司不得将其他产品形式设计为分红保险。 第二部分保险费 三、保险费应当根据预定利息率、预定死亡率、预定附加费用率等要素采用换算表方法进行计算。 (一)预定利息率 保险公司在厘定保险费时,应根据公司对未来投资回报率的预测按照谨慎的原则确定预定利息率,所采用的预定利息率应当符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的规定。 (二)预定死亡率 保险公司在厘定保险费时,预定死亡率应当采用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1990-1993)所提供的数据。根据保险责任的不同,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下表所列经验生命表的适用范围,选择使用相应的经验生命表。 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1990-1993) 名称适用范围 CL1(1990-1993)非年金保险男表 CL2(1990-1993)非年金保险女表 CL3(1990-1993)非年金保险混合表 CL4(1990-1993)年金保险男表 CL5(1990-1993)年金保险女表 CL6(1990-1993)年金保险混合表 (三)预定附加费用率 保险公司在厘定保险费时,预定附加费用率按《关于下发有关精算规定的通知》(保监发【1999】90号文)中的《人寿保险预定附加费用率规定》执行。 第三部分保单最低现金价值 四、保单年度末保单价值准备金 保单年度末保单价值准备金指为计算保单年度末保单最低现金价值,按照本条所述计算基础和计算方法算得的准备金数值。 (一)计算基础 1、死亡率和费用率采用险种报备时厘定保险费所使用的预定死亡率和预定附加费用率; 2、对于保险期限小于10年的保险产品,利息率采用险种报备时厘定保险费所使用的预定利息率加1%;对于保险期限等于或大于10年的保险产品,利息率采用险种报备时厘定保险费所使用的预定利息率加2%。 (二)计算方法 1、根据该保单的保险责任和各保单年度净保费按上述计算基础采用'未来法'计算。 2、保单各保单年度净保费为该保单年度的毛保费扣除附加费用。其中,毛保费是指按保单年度末保单价值准备金的计算基础重新计算的保险费,附加费用为毛保费乘以险种报备时厘定保险费所采用的该保单年度的预定附加费用率。 (三)保单年度末保单价值准备金不包括该保单在保单年度末的生存给付金额。 五、保单年度末保单最低现金价值 保单年度末保单最低现金价值是保险公司确定人寿保险保单现金价值最低标准,其计算公式为: 系数r按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 MCV为保单年度末保单最低现金价值; PVR为保单年度末保单价值准备金; n为保单交费期间(趸交保费时,n=1); t为已经过保单年度,t=1,2,…; 参数k的取值按如下标准:对于趸交业务,k=1;对于期交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k=0.9;对于期交终身保险,k=0.8。 六、保单年度末保单现金价值 保险公司可以本规定所确定的保单年度末保单最低现金价值作为保单年度末保单现金价值,也可以按其他合理的计算基础和方法确定保单现金价值,但要保证其数值不低于保单年度末保单最低现金价值。 七、保单年度中保单现金价值根据保单年度末保单现金价值按合理的方法确定。 第四部分盈余分配 八、红利的分配应当满足公平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 九、保险公司每一会计年度向保单持有人实际分配盈余的比例不低于当年可分配盈余的70%。 可分配盈余的确定应当有一个客观的标准,遵循一贯性的原则。 十、保险公司应对分红保险账户提取分红保险特别储备。 分红保险特别储备是分红保险账户逐年累积的,用于平滑未来的分红水平。保险公司计提的分红保险特别储备不得为负,分红保险账户的任何准备金科目也不得为负。 十一、红利分配方式 (一)现金红利 现金红利分配指直接以现金的形式将盈余分配给保单持有人。 保险公司可以提供多种红利领取方式,比如现金、抵交保费、累积生息以及购买交清保额等。采用累积生息的红利领取方式的,保险公司应当确定红利计息期间,并不得低于6个月。在红利计息期间内,保险公司改变红利累积利率的,对于该保单仍适用改变前的红利累积利率。 (二)增额红利 增额红利分配指在整个保险期限内每年以增加保额的方式分配红利,增加的保额作为红利一旦公布,则不得取消。 采用增额红利方式的保险公司可在合同终止时以现金方式给付终了红利。 十二、红利计算方法 保险公司可以选择现金红利方式或增额红利方式分配盈余。 (一)采用现金红利分配方式的保险公司应根据贡献法计算红利。 1、贡献法是指在各个保单之间根据每张保单对所产生盈余的贡献按比例分配盈余的方法,按照利差、死差、费差三种利源项目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C指该张保单对盈余的贡献; 指按评估基础计算的上一保单期末准备金,其中不包括上一保单期末的生存给付金金额; 指按评估基础计算的保单期末准备金; P指按评估基础计算的净保费; i'指实际投资收益率; i指评估利息率; q'指实际经验死亡率; q指评估死亡率; S指死亡保险金; GP指保险费; e'指实际经验费用支出。 保险公司采用贡献法分配盈余时,可以减少或增加上述公式所包括的利源项目,但对于特定产品选用的利源项目在保险期间内不得改变。 2、保险公司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每张保单实际分配的红利: 其中,表示所有分红保单;R为保险公司确定的不低于70%的比例。 (二)采用增额红利分配方式的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下列要求计算增额红利和终了红利。 1、增额红利成本应当按照评估基础计算,每张保单增额红利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该保单在t时刻分配到的增额红利;为按照评估基础计算的在t时刻购买原保单责任的趸交净保费。 2、终了红利的计算应当按照每张保单对分红保险特别储备的贡献确定: 保险公司根据产品类型、交费方式、交费期限、保险期限等保单信息对所有分红保单分组,计算各组的资产份额,并利用各组的资产份额和责任准备金,划分各组对应的分红保险特别储备,即: 每组对应的分红保险特别储备份额 =每组的资产份额-每组的责任准备金 每张保单享有的终了红利应当与该保单对应的分红保险特别储备份额中将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比例大体相当。 第五部分法定责任准备金 十三、会计年度末保单法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当用'未来法'逐单计算。 十四、法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基础 (一)评估利息率不得高于下面两项规定的最低值: 1、保监会每年公布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利息率; 2、该险种厘定保险费所使用的预定利息率。 (二)评估死亡率 1、终身年金以外的人寿保险采用险种报备时厘定保险费所使用的经验生命表; 2、终身年金保险采用按下面规定调整后的中国寿险业经验生命表中的年金保险经验生命表,分别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80%×年金保险经验生命表; ●120%×年金保险经验生命表。 十五、法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 (一)法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采用修正法: 1、修正净保费的确定 (1)修正后首年净保费α按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为根据评估基础确定的交费期间均衡净保费,EA为费用扣除额。 如果α的计算结果小于根据评估基础计算的首年自然净保费,则α取自然净保费。 (2)修正后续年净保费β按下列公式和法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算基础计算: α β在交费期初的精算现值=在交费期初的精算现值 2、费用扣除额不得高于基本死亡保险金额的3.5%。 3、根据上述法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算基础(即评估基础)和修正方法计算修正准备金。 (二)如果按修正方法计算的续年评估均衡净保费高于毛保费,还应计提保费不足准备金。保费不足准备金为保单在未来的交费期间内,评估净保费与毛保费之差在保单年度末按评估基础计算的精算现值。 (三)保险公司采用增额红利分配方式的,计算法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时,保险责任应包括已公布的增额红利部分,但不包括未来增额红利和终了红利。 (四)保单年度末保单法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为上述修正准备金与保费不足准备金之和,并且不低于保单年度末保单现金价值。 (五)会计年度末法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应当根据所对应的上一保单年度末的保单法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扣除保单在上一保单年度末的生存给付金额后和该保单年度末保单法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进行插值计算,并加上未到期评估净保费(如果评估净保费大于评估毛保费,则为未到期毛保费)。 (六)会计年度末保单法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数额是会计年度末保单责任准备金计提的最低标准。保险公司可采用其他合理的计算基础和评估方法计算会计年度末保单责任准备金,但要保证所提取的保单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不低于会计年度末法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十六、法定未决赔款准备金 (一)人寿保险保单在会计年度末应计提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和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其提取规定按《意外伤害保险精算规定》中关于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取的规定执行; (二)对在会计年度末已满期但未给付满期保险金的保单、分期支付保险金但尚有未到期支付的保单,均要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 1、已满期但未给付满期保险金的保单,按满期保险金额提取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 2、分期支付保险金但尚有未到期支付的保单,根据保单未了给付责任按保单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基础计算,提取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 个人投资连结保险精算规定 第一部分适用范围 一、本规定适用于个人投资连结保险。 第二部分基本原则 二、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及投资账户均不得保证最低投资回报率。 三、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风险保额应大于零。 四、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应当保证各项费用收取的最高水平。若不保证,应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变更收费水平的方法。 第三部分费用的收取 五、投资连结保险产品仅可收取以下费用: (一)初始费用,即保险费进入个人投资账户之前所扣除的费用。 (二)买入卖出差价,即投保人买入和卖出投资单位的价格之间的差价。 (三)风险保险费,即保单风险保额的保障成本。风险保险费应当通过扣除投资账户单位数的方式收取,其计算方法为风险保额乘以预定风险发生率的一定百分比,该百分比不得大于100%。其中,预定死亡率应当采用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所提供的数据。 保险公司可以收取风险保险费附加费用,但应当通过扣除投资账户单位数的方式收取,并不得超过风险保险费的30%。 (四)保单管理费,即为维持保险合同有效向投保人收取的服务管理费用。该项费用在首年度与续年度可以不同。 (五)资产管理费,按账户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收取。该比例每年不得超过2%。 (六)手续费,保险公司可在提供账户转换等服务时收取,用以支付相关的管理费用。 (七)退保费用,即在保单中途退保或部分领取时收取的费用,用以弥补尚未摊销的保单获取成本。退保费用的收取不得高于投保人持有单位价值或者部分领取部分对应的单位价值的以下比例,以下年份均指保单年度:比例 第一年10% 第二年8% 第三年6% 第四年4% 第五年2% 第六年及以后0 六、对于期交保费的投资连结保险,保险公司可以设定最低基本保费和最高基本保费。 一个保单年度的最低基本保费不得高于人民币3000元,最高基本保费不得高于人民币5000元。投保人可以选定在最低基本保费和和最高基本保费之间的任一金额为基本保费,保险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限制投保人根据本条规定选择基本保费的权利。 保费期交金额高于基本保费的部分,为额外保费。 七、基本保费的初始费用和买入卖出差价之和,不得超过《人寿保险预定附加费用率规定》规定的20年期死亡保险附加费用率的上限。 额外保费的初始费用和买入卖出差价之和,不得超过10%。 八、趸交保费的初始费用和买入卖出差价之和,不得超过10%。 九、保险公司对同一投保人、同一被保险人销售有多张投资连结保险保单的,所有有效期交保单的基本保费之和不得高于投保人首次按照本规定选定的基本保费。 第四部分投资账户评估与投资单位定价 十、投资单位定价应当在各投保人之间保持公平,即在任何投资单位的交易中,不参与交易的投保人其利益不受影响; 十一、评估投资账户时,应包括投资账户内的所有资产及负债。当投资账户有未实现资本利得时,应扣除未实现资本利得的营业税。对于处于扩张阶段的投资账户,预提税金应为预期税金的折现值。对于处于收缩阶段的投资账户,预提税金为不折现的预期税金。 十二、投资账户评估及投资单位的买入价和卖出价 在评估投资账户价值时,必须首先确定投资账户处于扩张阶段还是收缩阶段。从长期趋势来看,投资单位的申购数量大于投资单位的赎回数量时,该投资账户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当投资单位的申购数量小于投资单位的赎回数量时,该投资账户处于收缩阶段。 投资账户价值和投资单位的价格计算如下表所示:处于扩展阶段的账户处于收缩阶段的账户 总资产以账户资产买入价(即市场主体卖出价)计算的所有投资资产的价值,并加上假设在账户评估日买入所有投资资产时将发生的交易费用和税金 现金资产 应收已卖出资产收入 应收已公布的红利收入 预提利息收入 其他资产以账户资产卖出价(即市场主体买入价)计算的所有投资资产的价值,并减去假设在账户评估日卖出所有投资资产时将发生的交易费用和税金 现金资产 应收已卖出资产收入 应收已公布的红利收入 预提利息收入 其他资产 总负债应付已买入资产款项 应付税金 应付资产管理费 其他负债应付已买入资产款项 应付税金 应付资产管理费 其他负债 账户价值(NAV)账户价值=总资产-总负债账户价值=总资产-总负债 现存投资单位NN 投资单位价值(P)P=NAV/NP=NAV/N 投资单位卖出价(Pb) Pb=P 投资单位买入价(P0) P0=P×(1 买卖差价) 投资单位的买入价和卖出价是对投保人而言,其中买入价是客户保费进入投资账户的那部分资金折算为投资单位时所用的价格。卖出价是客户因部分领取,退保或满期给付等原因退出投资账户时,将投资账户中的投资单位兑现为现金时所使用的价格。 保险公司应以合理的人民币货币单位表示投资单位的买入价和卖出价。最小单位应至少保留人民币元小数点后四位。处于扩张阶段的账户,其单位价格应向上舍入;处于收缩阶段的账户,其单位价格应向下舍入。 保险公司采用账户资产买入价或者卖出价作为基础评估投资账户价值确有困难的,经保监会批准,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市场价格作为评估的基础。 十三、保险公司应至少每周对投资账户中的资产价值评估一次。对投保人买入卖出投资单位的要求,保险公司应使用下一个资产评估日的单位价格,否则,需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批准。 十四、对于每个投资账户,投资账户资产价值不得低于该投资账户所对应的单位准备金金额。当投资账户资产价值高于对应的单位准备金金额时,其超出部分不得高于投资账户资产价值的2%和人民币500万元中的大者。 第五部分责任准备金 十五、责任准备金可由单位准备金及非单位准备金两部分构成。 (一)单位准备金等于准备金评估日的个人投资账户价值。个人投资账户价值使用投资单位卖出价计算。 (二)为确保将来对个人投资账户之外的理赔、营业费用等支出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公司精算责任人应遵循一般被普遍认可的精算原则决定是否提取非单位准备金及其提取方法。 提取方法可以参照下述现金流折现的方式计算非单位准备金,具体步骤如下: 1、预期在将来的每个时间段内,个人投资账户以外的现金流; 2、若预期的净现金流在将来的某些时间点为负值,则从最远的负值点(n)往回,按如下递推公式计算: 。 其中: (1)为t时刻的责任准备金,t=0,1?,n-1 (2)为[t-1,t]时间段内的净现金流,t=1,2?,n (3)为相应项目在t时刻的精算现值。 在上述现金流折现的方法中,选取精算假设时应遵循普遍认可的精算原则,其中折现使用的利率应以保险公司预计回报率为基础,但不得高于5%。 十六、责任准备金的其他要求 (一)责任准备金应逐单进行计算。但是,若保险公司精算责任人认为将具有相似特征的保单分组进行计算的结果与逐单计算的结果无实质性差别,经保监会批准后,也可采用分组方法计算。 (二)责任准备金不得低于责任准备金评估日的保单现金价值。
(一)预定利率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二○○三年五月十六日
(二)采用增额红利分配方式的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下列要求计算增额红利和终了红利。
发布部门: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 保监发[2003]67号
——本期分红账户共有综合盈余
保险公司应根据产品特征,对同一产品的全部保单整体考虑,按照审慎性原则在非养老金业务表和养老金业务表之间选择采用较为保守的评估死亡率。
(五)会计年度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应当根据所对应的上一保单年度末的保单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扣除保单在上一保单年度末的生存给付金额后和该保单年度末保单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进行插值计算,并加上未到期评估净保费(如果评估净保费大于毛保费,则为未到期毛保费)。会计年度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不得低于会计年度末保单现金价值。
五、上一年度红利派发差异调整
九、保单年度末保单价值准备金
6.转回分红保险特别储备填报上一年度分红保险特别储备余额。
(六)会计年度末保单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数额是会计年度末保单责任准备金计提的最低标准。保险公司可采用其他合理的计算基础和评估方法计算会计年度末保单责任准备金,但要保证其数值不低于按本规定所确定的会计年度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年金保险、两全保险 30% 20% 15% 12%
保险期间为10年及以下 预定利率 1.0%
一、营业收入
美洲杯冠军竞猜,附件
四、保险公司应加强分红保险产品的信息披露工作,进一步增强产品透明性。鼓励保险公司逐步向客户披露分红保险产品的费用收取等情况,加深客户理解。
保险公司在确定上述盈余时应采用本规定第六部分规定的责任准备金或产品的毛保费定价基础准备金。同一分红保险账户所采用的准备金基础应具有一致性,一经确立,不得随意变更。
对于采用增额红利分配方式的分红保险,除计算基本保额现金价值外,还需计算每单位增额红利现金价值。其数值应不低于按照第九条及第十条所述的计算基础和计算方法算得的现金价值数值。
(二)如果按修正方法计算的续年评估均衡净保费高于毛保费,还应计提保费不足准备金。保费不足准备金为保单在未来的交费期间内,评估净保费与毛保费之差在保单年度末按评估基础计算的精算现值。
本公式使用的准备金应与第十四条保持一致。
提取分红保险准备金(减:摊回准备金)
(1)修正后首年净保费α按下列公式计算:
——本期股东保单红利
二十、红利计算方法
保险公司在厘定保险费时,应以公司实际经验数据为基础,按照审慎原则确定预定附加费用率。
其中, 为该保单在t时刻分配到的增额红利; 为按照评估基础计算的在t时刻购买原保单责任的趸交净保费。
八、分红保险特别储备余额与分红保险准备金余额的比值
赔付支出(减:摊回赔付支出)
——本期分红账户共有盈余
指公司计算可分配盈余使用的死亡率参数;
——本期股东保单红利
退保金
——股东保单红利调整
——股东保单红利调整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十一、保单年度末保单现金价值
(二)增额红利
(二)预定发生率
每组对应的分红保险特别储备份额
资产减值损失
三、上一年度红利派发差异调整
各人身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采用贡献法计算可分配盈余时,可以根据产品说明书中明确的利源项目,减少或增加上述公式所包括的利源项目。
n为保单交费期间(趸交保费时,n=1);
——本期股东专属盈余
4.本期分红账户共有盈余是指年度盈余中权益共同属于保单持有人和股东双方的部分,其定义应与《分红保险精算规定》第十四条保持一致。
8.本期分红前共有盈余等于本期分红账户共有盈余,加转回分红保险特别储备,加上一年度红利派发调整。
二、转回分红保险特别储备
——股东保单红利调整
3.根据上述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算基础(即评估基础)和修正方法计算修正准备金。
死亡保险责任至少应当包括疾病身故保障责任和意外身故保障责任。
年金保险、两全保险 45% 25% 15% 12%
投资收益
10.本期分红后的分红保险特别储备等于本期分红前共有盈余,减去本期可分配盈余。
(一)现金红利
期交 交费期为10年以下 终身寿险 55% 35% 25% 20%
交费期为10年至19年 终身寿险 65% 40% 30% 25%
十五、对于第十四条中所述盈余,保险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采用盈余计算与分配表(见附件)中某一张报表的方法和口径进行计算。方法一经确立,不得随意变更。保险公司应在公司互联网站上信息披露的相关栏目中披露盈余计算方法。如果采用其它盈余计算方法,应说明其合理性。
1.根据该保单的保险责任和各保单年度净保费按上述计算基础采用“未来法”计算。对确实不能用“未来法”计算的,可以采用“过去法”计算。
文 号:保监发〔2015〕93号
保险公司应当在分红保险产品说明书中用醒目字体标明保单的红利水平是不保证的,在某些年度红利可能为零。
1.修正净保费的确定
(一)分红保险特别储备是分红保险账户逐年累积的,其权益共同属于保单持有人和股东双方,用于平滑未来的分红水平。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本期保户保单红利
二十四、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
八、分红保险特别储备余额与分红保险准备金余额的比值
——其他差
一、营业收入
期交团体业务 0.95 0.85
年金保险、两全保险 8% - - -
每张保单享有的终了红利应当与该保单对应的分红保险特别储备份额中将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比例大体相当。
保险公司在厘定保险费时,应根据公司历史投资回报率经验和对未来的合理预期及产品特性按照审慎原则确定预定利率。
现金红利分配方式包括现金领取、抵交保费、累积生息以及购买交清保额等形式。
2.保单各保单年度净保费为该保单年度的毛保费扣除附加费用。其中,毛保费是指按保单年度末保单价值准备金的计算基础重新计算的保险费,附加费用为毛保费乘以上表中规定的附加费用率。
十六、保险公司为各分红保险账户确定每一年度的可分配盈余时应当遵循普遍接受的精算原理,并符合可支撑性、可持续性原则,其中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比例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
——股东保单红利调整
二、本规定适用于个人分红保险和团体分红保险。
中国保监会
附件:分红保险盈余计算与分配表
指本保单年度期末准备金;
1.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
各保单年度的预定附加费用率由保险公司自主设定,但平均附加费用率不得超过下表规定的上限。平均附加费用率是指保单各期预定附加费用精算现值之和占保单毛保费精算现值之和的比例。
四、转回分红保险特别储备
7.上一年度红利派发差异调整是指对上一年度公司宣告的保单红利与实际派发(增加保额等)红利之间的差异部分,应该转回并重新参与未来保单红利分配所做的调整。
2015年9月25日
团体分红保险的附加费用率由公司自主确定。
2.保险公司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每张保单实际分配的红利:
人寿保险保单在会计年度末应计提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和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参照短期意外伤害保险的相关规定执行。
七、分红保险准备金余额
本条中所指准备金应与第十四条保持一致。本条中的相关时间期限自本规定实施之日起开始计算。
五、保险公司厘定保险费,应当符合一般精算原理,采用公平、合理的定价假设。
(二)计算方法
——本期保户保单红利
——本期股东保单红利
第六部分 责任准备金
****年度 ****年度
二十五、未决赔款准备金
保险公司新开发分红保险产品时,应根据公司历史投资回报率经验和对未来的合理预期,按照审慎原则确定各档红利演示水平。
指公司计算可分配盈余使用的利率参数;
其中,
附件:分红保险精算规定
C指该张保单对可分配盈余的贡献;
——本期股东专属综合盈余
增额红利分配方式指每年以增加保额的方式分配红利,增加的保额作为红利一旦公布,则不得取消。
q指准备金评估死亡率;
参数k的取值按如下标准:
XXXX账户分红保险盈余计算与分配表(格式三)
八、本期分红后的分红保险特别储备
三、分红保险可以采取终身寿险、两全保险或年金保险的形式。保险公司不得将其他产品形式设计为分红保险。
发文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评估死亡率采用《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所提供的数据。
(二)分红账户的分红保险特别储备等于该账户共同属于保单持有人和股东双方的盈余的累积值减去该账户已分配盈余的累积值。分红保险特别储备的计算方法应与十五条中盈余的计算方法保持一致。
各公司在本通知实施之日前已审批或备案的分红保险产品,可以继续销售。
六、保险费应当根据预定利率、预定发生率、预定附加费用率等要素采用换算表方法进行计算。
保险公司可根据产品特性对所有分红保单分组,计算各组的资产份额,并利用各组的资产份额和准备金,划分各组对应的分红保险特别储备,即:
期交个人业务 0.9 0.8
赔付支出(减:摊回赔付支出)
十、分红保险特别储备余额与分红保险准备金余额的比值
其中,
七、分红保险准备金余额
三、本期综合盈余
交费方式 年金保险 终身寿险
——利差
七、本期可分配盈余
五、上一年度红利派发差异调整
投资收益
三、保险公司用于分红保险利益演示的低、中、高档的利差水平分别不得高于0、4.5%减去产品预定利率、6%减去产品预定利率。
2.该险种厘定保险费所使用的预定利率。
五、本期可分配盈余
指本保单年度期初准备金,其中不包括该时点的生存给付金金额;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业务及管理费(减:摊回分保费用)
——本期保户保单红利
(三)保单年度末保单价值准备金不包括该保单在保单年度末的生存给付金额。
——保户保单红利调整
十二、保单年度中保单现金价值根据保单年度末保单现金价值按合理的方法确定。
3.本期股东专属盈余是指年度盈余中权益完全属于股东的部分,它不参与面向保单持有人的红利分配。
1.以利差、死差、费差三种利源项目为例,每张保单对应的可分配盈余计算公式为:
本文由美洲杯冠军竞猜发布于律法谈话,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人身保险新型
关键词: